二十四节气之夏至养生,重养心!

二十四节气之夏至养生,重养心!

9 天前 · 来自专栏 78信息
78信息

2020 年度新知答主

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。夏至过后,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即将到来。这时节,气候炎热,人体出汗较多,容易上火。而且夏季雨水较多,湿热交加,气候复杂。

夏至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养生节气之一。在这个时候,合理地进行养生保健显得尤为重要。夏至养生重在保护心血管,同时也要注意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。

夏至养生有四个要点。

夏至时节,心境平静,自然凉爽。晚睡早起,午休躺卧。

避免食用寒凉的食物,以免伤害津气,防止暑热。

神清气和,胸宽畅,户外防晒,着装讲究。

“不过夏至不热”,夏至节气标志着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。随着夏至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持续升高,我们进入了大家常说的伏天。

夏季应当注重养心。

中医认为“心通于夏气”,意味着一年中心与夏的关系最为密切。特别是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,此时血管扩张,回心血量减少,再加上情绪不稳定、饮水不足等因素,很容易诱发心肌缺血,导致心肌梗死、心绞痛等疾病。

(图片来源: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)

同时,夏季应保持神清气和,心情愉悦,心胸宽广,精神饱满。避免懈怠、厌倦、恼怒和忧郁的情绪。要像万物生长需要阳光一样,对外界事物充满热情,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,促进气机通畅。

饮食应减少酸味,增加苦味,有益于肝脏和肾脏。

饮食应清淡,减少脂肪和甜食的摄入,多吃杂粮来保暖身体。夏季炎热,消化功能减弱,不宜食用过热的食物,以免助长热气。

食用冷瓜果应适量,不可过量,以免损伤脾胃。食用肥腻食物应适量,不宜过多,以免化热生风。

运动有助于养阳。

选择清晨或傍晚凉爽的时候,到河湖水边、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游玩。如果条件允许,可以到森林、海滨疗养、度假。可以进行散步、慢跑、太极拳等运动。

剧烈运动会导致大汗淋漓,从而损伤阴气和阳气。当出汗过多时,应适当饮用运动饮料或补充淡盐水,而不是饮用大量凉白开。此外,不要立即用冷水冲头或淋浴,以免引发寒湿痹证。

(图片来源: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)

夏至时节,防暑降温。

古代的斗茶和凉汤都是很好的防暑食品。饮食上,人们喜欢吃凉粉和酸梅汤,并且喜欢饮用冰块。

此时正值瓜季,人们在瓜棚下乘凉,品尝西瓜,感受清凉。西瓜和苦瓜都是清热消暑的佳品,是夏季的必备之选。

(图片来源: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)

夏季蚊虫滋生,雨水充沛,是痢疾等肠道疾病的高发季节。为了预防疾病,人们在夏季饮食中通常会食用大蒜。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指出,大蒜具有“通五脏,达诸窍,去寒湿,避邪恶,消肿痛,化瘕积肉食”的功效。此外,凉亭赏夏也是人们在盛夏季节中一种很好的防暑活动。

夏至时节,穴位按摩有助于预防三滞。

民谚有云:“不过夏至不热”,“夏至三庚数头伏”。夏至过后,夏天的“烤”才真正开始,气温持续升高,人体也会出现不适。中医提醒我们,在这个时期要注意情绪、饮食和睡眠等方面养生保健,以预防“三滞”。

下面推荐几个穴位,可以很好的缓解情滞,寒滞和食滞:

点按足三里穴

足三里穴位于膝盖下方约4指宽的凹窝处,距离胫骨外侧约1横指尖。按压时,用左手按左足,右手按右足,食指顶住大拇指第二指尖关节,大拇指推按穴位。一般推拿两到三次,每次49下,对脾胃虚弱导致食滞的人群有较好地促进消化的作用。

(图片来源: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)

点击中脘穴。

中脘穴位于上腹部,前正中线上,距离脐中上4寸。呼吸时,缓缓下压,2~3秒后撤离。重复2~3次,会有气流向下运行的感觉,胃胀也会随之消退。有些人还会出现排气、排便的感觉,这属于正常反应,效果更佳。

(图片来源: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)

按摩大陵穴。

大陵穴位于手掌根部,腕横纹的中点处。它属于五行中的土,对应脾胃。按揉大陵穴可以降低胃火、祛除心火,增强胃动力。对于脾胃不和、消化不良等问题,可以通过按摩大陵穴来调理。一般情况下,按摩时感到酸胀即可。

资料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!

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

78信息
78信息

2020 年度新知答主